首页>>百科常识

青岛啤酒在国际上出名么???

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青岛出口国排行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青岛啤酒在国际上出名么???(青岛啤酒在国外出名吗)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青岛啤酒在国际上出名么???

青岛啤酒在国际上有名,青岛啤酒是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品牌之一。1906年,在慕尼黑国际啤酒博览会荣获金奖;1948年,青岛啤酒开始大批量出口至新加坡,当地《星洲日报》称该啤酒质量远驾于其他啤酒之上,当地侨商争求其代理资格。 1972年,青岛啤酒进入美国市场,1988年在美国的销售量已达124万箱,到现在仍然是美国市场上销量最大的亚洲啤酒品牌。截至目前,青岛啤酒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世界71个国家和地区。 扩展资料 国际著名啤酒 1、百威 世界知名的啤酒品牌,1876年诞生于美国,创始人是Adolphus Busch,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百威啤酒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其独特品质在超高端啤酒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 2、科罗娜 以其独特的口味成为世界上销量第一的墨西哥啤酒,美国进口啤酒排行第一名,由莫德罗啤酒公司生产。 莫德罗啤酒公司位于墨西哥,创建于1925年,在当地有八家酒厂,年产量达到4100万吨,在本国的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科罗娜 CORONA EXTRA是其主力产品,也是世界第五大啤酒品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岛啤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罗娜

青岛啤酒在国际上出名么???

胶州有什么特产

胶州大白菜

原产于胶州市三里河村,盛产于胶城一带,栽培历史悠久,具有品质柔嫩、汁白、味美,纤维细软,叶帮薄、易炒熟,生食清爽可口、熟食味甘肥美的特点。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营养丰富,并有耐储存等优点。“胶白”是胶州的特产之一,不仅在国内享有声誉,在国外也早有盛名。山东省确定胶州为大白菜生产基地。全市年种植面积在3万亩以上,总产达2亿公斤。同时,加快特色作物产业化发展步伐,采取优惠鼓励政策,引资新上深加工项目10个,腌渍大白菜、白菜汁等加工系列品种达20多个,年加工出口5万吨,带动全市出口创汇8000万元以上。产品销往香港、日本、韩国及欧美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消费者喜爱。

胶州羊角大椒

以个长、皮厚、色紫、味香、辣度适中而驰名中外。所加工的大椒色素,椒

胶州市
片、粉、酱等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远销新加坡、泰国、韩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


胶州马铃薯

胶州市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区,也是北方地区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交易中心。现建有马铃薯大型批发市场2处,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检测点2处,加工企业10余家。1999年青岛市**确定胶州市为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2001年,国家农业部确定胶州市为全国首批 “创建无公害蔬菜(马铃薯)生产基地县(市)”。胶州常年种植马铃薯16万亩,主要生产区域分布在大沽河沿岸和胶河、墨水河流域。采用脱**种和标准化生产技术,所产马铃薯个大、皮薄、芽眼浅,商品性状好,产品销往全国及世界各地,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胶州每年可生产商品马铃薯25万吨以上,年交易量达20万吨,交易额2亿多元,加工出口8万吨,出口创汇2003万美元。马铃薯已成为胶州市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特色优势作物。

胶州大花生

胶州市花生种植历史悠久,是山东省出口大花生的主要产地。年播种面积10万亩左右,年总产量稳定在3万吨左右,其中,优质出口大花生面积占花生种植总面积的90%以上。建立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5万亩,年产无公害花生1.5万吨。改革开放以来,花生加工出口发展

胶州市
迅速,从事花生贸易的企业10家,年出口花生籽仁5000吨、花生制品1000吨,主要有白兰花生油、春明芝麻花生、多味花生、油炸花生、脆皮花生等系列产品,畅销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年创汇1000万美元。


红提葡萄

又称晚红、红地球,原产美国,果穗长圆形,平均穗重880克,最大2003克,果粒圆至卵圆形,平均粒重12.2克,最大22克,着生紧密,果皮中厚,深紫红色,果肉硬而脆,甜酸可口,含可溶性固形物16.3%,品质极佳。果刷粗长,不易脱离,极耐贮运,在胶州9月中旬成熟,2001年被评为青岛市特优果品,2002年获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

北梁**

由1976年引进栽植的“上海水**”经多年栽植、优中选优,逐步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该品种8月上中旬成熟,平均单果重250—300克,最大可达800克,含糖量高达17.1%,以其个大、味美、色艳、汁多、果肉细嫩、营养丰富而被誉为“**之冠”,深受消费者喜爱,在胶州广泛栽培,已形成地方品牌。

松本锦苹果

日本育成,果实大型,全红色,圆至扁圆形,果形端正,果面光洁艳丽,平均单果重280克,最大单果重400克,果肉黄白色,汁液多,肉质细脆,品质优良,8月上旬成熟,该品种的引进填补了国内早熟、红色、大型果的空白。2001年被评为青岛市特优果品。

红富士苹果

富士的浓红型芽变品种,国实大,平均单

胶州市
果重203克,最大果重达457克,果实近圆形或扁圆形,片红,色泽艳丽,果皮薄而光滑,果肉黄白或淡**,肉质致密、脆,酸甜适口,果汁多,有香气,果肉硬度13㎏/㎝2,耐贮运,贮藏期无皱皮现象,11月上中旬成熟。1990年被评为农业部优质果品。2001年被评为青岛市特优果品。


乔纳金苹果

果实圆形或长圆形,单果重300克左右,底色黄绿,着鲜红至浓红色,着色面广,色泽艳丽,美观,果肉淡**,肉质细脆,致密多汁,含可溶性固形物15%左右,酸甜可口,9月下旬成熟。1990年被评为山东省特优果品

山东省国际贸易现状如何?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东省始终把发展对外贸易作为振兴经济的战略选择和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对外贸易工作取得较大发展。 “入世”后,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山东省只有在正确认识自身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才能继续把对外贸易工作向更高层次推进。


--------------------------------------------------------------------------------

关键词:外贸发展现状 进出口商品结构 市场多元化战略

一、山东省对外贸易的成就�[HT5H]1、进出口贸易增长较快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东省进出口总额年递增幅度较大。从1978年到2000年,山东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658.3亿美元,比改革前28年累计进出口额51.8亿美元增长31倍,其中外贸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220亿美元,比改革前28年累计出口额50.4亿美元增长23倍。[JP3]2000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49.9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54.6%,[JP]年平均增长11.5%,其中出口155.3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 69.2%,年平均增长14.1%;进口94.6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35.5%,当年实现贸易顺差60.7亿美元。

2、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基本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初级产品出口不断减少,工业制成品出口逐渐增加。1996年至2000年,山东省初级产品出口低速增长,由1996年的22.8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33.7亿美元,所占比重由1996年的24.9%下降到2000年的 21.7%;工业制成品出口以年平均115%的速度向前发展,由1996年的68.9亿美元上升到2000年的121.5亿美元,其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 1996年的75.1%上升为2000年的78.3%。在工业制成品中,机电产品出口有了明显增长,从1996年14.5亿美元大幅增加到2000年的 31.3亿美元,年均增长达21.2%,[JP]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6年的15.8%上升为2000年的20.1%。[JP3]特别是2000年比 1999年出口增长45.5%,[JP]比同期出口总值增幅高出14.4个百分点。从进口商品结构来看,仍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其中机电产品进口由1996 年的22.5亿美元上升为2000年的30亿美元,先进设备进口比重有所增加,一般性机电产品比重有所减少。这种变化是山东省实行经济体制、外贸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以及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

3、外贸经营主体日趋合理,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对外贸易发展的主力军

1978 年以前,山东省的对外贸易基本上由外贸部门独家经营,缺少活力。随着外贸经营体制的不断改革,除了更多的生产企业、科研院所拥有了进出口经营权以外,一些有条件的集体企业和**企业也获得了进出口经营权,贸易主体日趋多元化。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出口的主体,出口额从1996年的38.5亿美元上升到 2000年的79.3亿美元, “九五”期间累计出口达280.1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比重由1996年的41.9%上升为2000年的 51.5%。而且,出口大户不断壮大,拉动作用明显。据统计,截止2000年底,在5744家外商投资企业中,出口过千万美元的企业就达153家,比上年增加48家,出口额为35.4%亿美元,占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总额的44.6%,其中过亿美元的企业3家,5000万美元至1亿美元的企业8家。

4、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取得积极进展

山东省自从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以来,国际市场日益扩大,贸易伙伴日益增多,现已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贸易往来,并建立了较为稳定的经贸关系。到2000年,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全面增长,其中,对亚洲出口92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59.2%;对欧州出口24.2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 15.6%;对北美洲出口31.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0.1%;对南美洲出口2.8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8%;对非洲出口2.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9%;对大洋洲出口2.1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4%。目前,日本、美国、韩国和欧盟是山东省四大出口伙伴。

5、对外贸易在山东省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外贸易给山东省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成为山东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按海关口径计算)自1996年以来,进出口总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始终保持在20%以上,出口依存度一直在12%以上,近1/5的产品通过出口实现了价值。1999年,山东省海关出口商品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12.54%。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对外贸易提供的收入占30%以上。“九五”至今,利用外资建成了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嫁接改造了一半以上的国有工业企业,增加了劳动就业机会。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山东产业结构和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了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并涌现出一批规模大、信誉好、市场占有率高的外向型企业集团,对推动山东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山东省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1、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近年来,虽然山东省出口市场日趋多元化,但出口市场仍然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美国、香港、东南亚及欧盟。2000年,山东省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总额占到了全部出口总额的85.1%,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总额仅占全部出口总额的14.9%,特别是对亚洲地区出口近几年来都占到了其出口总额的 60%左右。市场的过分集中,一方面,使出口企业的出口业绩极易受进口国家和地区经济因素和**、军事等非经济因素的制约,并随着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变动而起伏,不利于企业规避风验,使企业缺乏应变能力,处于被动地位。例如,2001年4月,由于日本、韩国对我国农产品设置技术壁垒和实行最高限额管制,导致山东省大量农产品不能及时出口,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据统计,截止2001年5月底,仅山东省潍坊市由于日本和韩国禁止进口我国的禽肉及其制品,出口创汇减少1.4亿美元,农民的经济损失近6000万元;�①另一方面,也容易引发出口企业的低价竞销,使得出口产品很容易被进口国提起反倾销调查。以山东省蔬菜出口为例,山东省蔬菜出口对日本市场依赖过大,对日本出口蔬菜占其蔬菜出口总量的一半,日商就利用某些品种过剩、出口企业竟相压价的弱点,压低价格,使蔬菜出口经济效益下降。据青岛海关统计,2000年1-4月,山东省出口蔬菜19.2吨,比1999年同期增长78.9%,但出口量 78.9%的增幅只换来价值33%的增长,平均每吨比1999年下降198.5美元。出口产品价格的下降,不仅影响了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是导致出口产品经常被进口国提起反倾销调查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对山东省出口贸易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出口产品结构层次尚待提高

虽然山东省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已从初级产品为主转变到以工业制品为主。但同发达国家比较起来,山东省出口产品结构仍然是低层次的。据青岛海关统计, 2000年,山东省工业制成品出口121.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8.3%,与1999年基本持平,初级产品出口33.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 21.7%。如果纯粹按统计的百分比衡量,山东省的出口商品结构(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比)已与发达国家十分接近。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的平均比重在80% 以上。但因为山东省的工业制成品大部分属于附加值低、加工程度低、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或者是粗加工产品,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仍然很少。所以,这种接近是低层次的,特别是机电产品。机电产品是工业制成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为代表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商品出口的高速增长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带动发达国家整体出口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发达国家这一比重的平均水平已达到50%左右。以日本为例,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已达到75%。200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为42.5%,而山东省这一比重仅为20.1%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一半左右。而且出口的机电产品大多是小五金工具、钢材、有色金属及其制品、家用电器、空调、手工工具、农用工具等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品,机械设备的出口量很少,而且也大都是小型机械,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只能靠降低价格来增加竞争力,而面对当今日益走强的贸易技术壁垒,这一优势也逐渐丧失。

3、产品外销份额少,经济外向度低

据统计,山东省产品在国外、省外和省内市场上的销售比例大体是2:3:5,而广东,江苏等省份大致各占1/3,与这些省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以1999年为例,山东省海关出口商品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54%,这一比率低于广东64.73个百分点。尽管目前山东省农产品的出口已具有一定优势,但形成规模优势的仅有花生仁、冻鸡、水产品、蔬菜、水果5个品种。5个品种出口总额仅占山东省出口总额的11.2%,一些占据国内市场较大份额的农副产品,如烟台苹果,阳信鸭梨、肥城桃、乐陵金丝小枣、鲁北黑驴、鲁西黄牛等并没有真正走向国际市场,更没有在国际市场上占据应有的份额。

4、外贸代理制的推行存在一定困难

自从1991年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制定并颁布了《关于对外贸易代理制的暂行规定》,规范了外贸代理制及其运作以来,外贸代理的提出已有十几年了,但外贸代理制在山东的发展至今仍不理想。一方面,有条件的厂家倾向于搞自营出口不愿采用代理方式,没条件的厂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做自营出口;另一方面,专业外贸公司大部分业务仍采用经销方式,对代理出口缺乏利益驱动。再加上我国现行法规不健全而造成的现今外贸代理制不规范等原因,致使外贸代理制的推行在全省困难重重。

5、出口企业自身素质尚待提高

(1)经营观念相对落后,市场开拓能力不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观念逐步改善。但与南方沿海省市相比,山东省部分出口企业市场观念和竞争观念相对淡薄,缺乏整体的国际营销观念,不重视国际市场调研,很多企业对产品的外型设计、性能、包装、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竞争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多数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不强。例如许多产品山东不能出口,但外省企业收购后经过一定的包装加工却能出口。(2)缺少风险防范机制。出口企业由于面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就其风险而言,比国内贸易更具多样性和复杂性。多年来,不少出口企业由于风险意识淡薄,风险管理水平低下,风险防范措施不力,在经营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大量的风险损失,使不少出口企业因此而举步维艰。(3)经营规模小,缺少龙头企业。山东省绝大多数出口企业达不到合理经济规模,这是竞争较难规范,竞争力较难提高的潜在因素。目前,在全省拥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中,大型龙头企业不多,进出口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只有十几家。1999年全国出口企业200强中,山东省只有6家,其中最大出口企业仅居第68位,出口额为全国最大出口企业的1/11。以山东最现代化的专业养鸡场为例,每户(2~3人)每年最多可养殖一万只鸡,而在美国每个劳动力可以养殖一百万只鸡,尽管每只鸡只有5美分的利润,但其养殖规模决定了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注释:�

①林笑园,《日韩停止进口我国禽肉产品》,《山东对外经贸》,2001,7,19。

②王海传、周文升、王百全,《山东省农产品进出口现状研究》,《山东经济》,2000,4。�参考文献:

(1)陈建坤,《山东经济社会蓝皮书1999~2000年》,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2月第1版。

(2)林书香,《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3)徐世腾,《入世对山东省果蔬产业的影响和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1,11。

刚刚成立的青岛外资企业有哪些

朗讯科技、帝科精细化工、扶桑精制加工、雀巢食品、丽东化工、莱茵化学、气巴颜料、德瑞皮化、高合化纤、可口可乐、嘉理植物油、香格里拉饭店、三菱重工海尔空调、罗地亚白碳黑、家信氏家庭用品、马士基集装箱、浮法玻璃、三美电机、恒安标准保险

青岛啤酒在世界啤酒排名里,排第几?

青岛啤酒在世界啤酒排名里接近前10了,但是这个是以销量来衡量的,如果论品质(好不好喝)和专业的品酒排名,青岛啤酒不比任何世界名牌啤酒差

中国港口2019年排名是怎样的?

港口是沿海城市的动力根源,2019我国吞吐量港口前20的港口

山东企业百强有哪些?

只能找到这个。。。
排名 公司名称 营业收入 (万元)
1 海尔集团公司 12491161
2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 10845994
3 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8702584
4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 8061821
5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5598526
6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5566281
7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5261887
8 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5228133
9 中国烟草总公司山东省公司 5053849
10 山东六和集团有限公司 4021600
11 山东大王集团有限公司 3960991
12 南山集团有限公司 3826019
13 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683000
14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3666182
15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3599535
16 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3472140
17 青岛钢铁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123400
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2993566
19 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980688
20 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集团有限公司 2979822
21 济南铁路局 2949841
22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2718586
23 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2564116
24 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 2513585
25 南金兆集团有限公司 2181513
26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2153123
27 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2114252
28 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106312
29 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 2102815
30 山东招金集团有限公司 1910094
31 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861696
32 滨化集团 1858483
33 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1820133
34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1802611
35 华盛江泉集团有限公司 1726738
3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 1720604
37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1713024
38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厂 1690467
39 新华锦集团 1670011
40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 1620766
41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553947
42 山东京博控股发展有限公司 1550223
43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 1534830
44 利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516622
45 西王集团有限公司 1516118
46 华泰集团有限公司 1514832
47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1455020
48 山东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 1442722
49 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1421828
50 东营方圆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1413894
51 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398781
52 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1361688
53 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 1361652
54 山东金诚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1354037
55 万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346818
56 玲珑集团有限公司 1316041
57 三角集团有限公司 1299636
58 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 1270031
59 山东淄博傅山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1257663
60 山东科达集团有限公司 1256637
6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 1227904
62 利华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20921
63 华勤橡胶工业集团 1204263
64 沂州集团有限公司 1203207
65 山东西水橡胶集团有限公司 1193052
66 山东博汇集团有限公司 1166596
67 山东寿光巨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163955
68 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 1135796
69 山东胜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22460
70 潍坊弘润石化助剂有限公司 1101234
71 恒丰银行 1057580
72 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015848
73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1014185
74 淄博商厦股份有限公司 983502
75 华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967588
76 富海集团有限公司 956939
77 山东垦利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952419
78 山东大海集团有限公司 920563
79 正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06066
80 山东金岭集团有限公司 851072
81 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848219
82 诸城外贸有限责任公司 810983
83 临沂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09093
84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779000
85 山东石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774461
86 山东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 766885
87 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 730979
88 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 730410
89 山东联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717963
90 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702744
91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695623
92 潍坊特钢集团有限公司 669547
93 青岛丽东化工有限公司 642540
94 山东渤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628286
95 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21169
96 青岛即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619517
97 东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615770
98 青岛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 608964
99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608188
100 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602527

青岛港跟世界上哪些港口有贸易往来、联系比较多啊?都有哪些航线啊?能具体说一下吗?

从青岛港始发直达日韩的航线有32条,直达东南亚的航线有29条,直达中东、西亚的航线有9条,直达欧洲的航线有14条,是中国北方通往“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航线航班最密、直达覆盖最广的港口。

中国有哪些产品出口国外?

凡是你在市面上看得到的基本上都有出口

你们怎么评价青岛啤酒?

青岛啤酒是山东青岛啤酒厂的产品,该厂是我国最早的一家啤酒厂、原为“英德啤酒公司”,创办于1903年,是我国目前的最大的一家啤酒厂,其规模之大,产量之高,质量之佳都是名列前茅。在第二三届全国评酒会上均被评为全国名酒,1980年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章。不仅在国内负有盛名,而且驰名全世界。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制作方法:
1.原料选择:(1)大麦:青岛啤酒的原料是选自浙江省宁波、舟山地区的“三棱大麦”,这种大麦皮薄,粒大,淀粉多,蛋白质含量低,发芽率高,是酿造啤酒的上等原料。(2)酒花:青岛啤酒采用的优良啤酒花,是该厂自己的酒花基地精心培育,其具有蒂大、花粉多、香味浓的“青岛大花”,能使啤酒更加清澈透明,有爽快的微苦味和酒花香,并延长啤酒保存期,保证了啤酒的正常风味。(3)水:青岛啤酒酿造用水是有名的崂山矿泉水,水质纯净、口味甘美,是“山泉水清”,一尘未染,对啤酒味道的柔和起了良好作用,赋予青岛啤酒独有的风格。

2.制作和管理:青岛啤酒之所以好,是因为采取了酿造工艺的“三固定”和严格的技术管理。“三固定”就是固定原料、固定配方和固定生产工艺。严格的技术管理,操作一丝不苟,凡是不合格的原料绝对不用、发酵过程要严格遵守卫生法规。对后发酵的二**碳,要严格保持规定的标准,过滤后的啤酒中二**碳要处于饱和状态。产品出厂前,要经过全面分析化验及感官鉴定,合格方能出厂。所以该酒的品质,都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并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产品特点:青岛啤酒是我国名牌产品,属于淡色啤酒型,酒液呈淡**,清澈透明,富有光泽,酒中二**碳气充足,当酒液注入杯中时,泡沫细腻,洁白,同时开起,持久而厚实,并有细小如珠的气泡从杯底连续不断上升,经久不息。饮时,酒质柔和,有明显的酒花香和麦芽香,具有啤酒特有的爽口苦味和杀口力。该酒含有多种人体不可缺少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常饮有开脾健胃、帮助消化之功能。原麦芽汁浓度为12度,酒度为3.5~4度。


青岛啤酒工程有限公司是隶属于青岛啤酒集团(****tsingtao***m***)的国有企业,是由一批长期从事啤酒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是从事啤酒工程的专业化公司。

该公司下设:


工程安装公司----专门从事啤酒厂工程的安装;
微机自控系统开发部----专门从事啤酒厂糖化、发酵微机自控系统的设计安装;
啤酒包装容器厂----专门设计、生产、销售各类啤酒保鲜桶、扎啤桶;
中日合资啤酒设备制造厂----专门制造啤酒厂各类发酵、清酒、酵母、CIP等罐类设备和酵母扩培、麦汁充氧、高浓稀释及罐顶装置、接管板等设备,该公司拥有东洋技研四十多年的技术经验,制造真空冷冻干燥装置(FD)。

目前,公司已形成由设计、制造生产、安装调试等组成的具有相当规模的、相当水准的专业化公司。


100多年前德国占领山东的时候那群远离本土的德国士兵因为没有啤酒喝,于是写信给德国皇帝(不知道当时是哪一位)抱怨。因为那个国家全民皆嗜啤酒,所以皇帝看来很理解,就用海轮搬运了酿造啤酒的设备到青岛。德国作为啤酒之国,啤酒的工艺种类都已经成为文化属性了,所以他们的酿造设备也当然是上品。运到青岛来的那一套设备,属于酿造lager类啤酒的设备。因此,从类别上来说,青岛啤酒属于德式的lager。除了设备之外,还有两样东西是关键,一个是麦芽,还有一个就是水。当年的麦芽应该用的是山东本地的麦芽,就像山东人一样健壮饱满,现在流行的用来形容这种特征的英文单词就是robust,前几年有一种乐百氏纯净水用的就是这个词。水呢就是崂山泉水,哇。

这种不经意的风云际会便成就了中国乃至整个远东地区最优秀的啤酒,--没有“之一”--就是唯一。


6月28日,由世界品牌实验室和世界经济论坛联合主办的世界品牌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发布了200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青岛啤酒名列其中,位居第31位。

同时,青岛啤酒以品牌价值评估168.73亿元人民币高居啤酒行业榜首,继续担当国内啤酒市场领先者角色。

然而,在这鲜花灿烂的时刻,往往是那鲜花成长的艰难过程被人遗忘了。

当年青岛啤酒从贵族品牌向大众品牌演变的过程中,有许多人质疑其“做大做强”的战略,即外延式扩张及低成本战略,认为这将使青岛啤酒背上了养活小啤酒厂的沉重包袱,“贵族”品牌从此不高贵,其能否把青岛啤酒引向辉煌还是一个未知数……

其实,青岛啤酒作为中国啤酒行业唯一的全国销售品牌,其很早就想让自己成为国内啤酒消费市场的主导品牌,可是在1997年的时候,其市场份额仍处于不佳的境地:国内其他品牌占据67%的市场份额,合资品牌占据31%的市场份额,自己只占有区区2%的市场份额,同时境外90多家已经在国内合资的国际著名品牌在高价位与青岛啤酒展开正面进攻。因此,要想让青岛啤酒成为国内啤酒消费市场的主导品牌,谈何容易?

然而,这就是当时中国啤酒市场的现实,尽管青岛啤酒区区2%的市场份额,在当时中国啤酒企业中,其市场份额却是位居行业首位的,算得上是行业领先者。

但是,一个企业的经营战略也许往往是在一定大环境的变动中受启发而产生的。

1996年底,山东省**制定了旨在重点培植八大骨干企业集团的十项政策措施,青岛啤酒集团名列八大集团之中。“十项措施”中“享受‘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的优惠政策”以及“实际上缴的所得税由同级财政部门当年全部返还企业,用于增加国有流动资本”等优惠政策,其吸引力相当强劲。

1997年,中国轻工总会为改变啤酒行业效益低下、结构性矛盾突出的现状,推动整个行业的升级,正式**了《啤酒行业产品结构调整方案》。明确提出,在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上,要立足于现有企业的改组改造,集中力量择优扶强,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壮大,增强竞争力。在2000年左右,帮助青岛、珠江和燕京三大企业集团年产量总和达到400万吨,使其占全国总量的20%;支持骨干啤酒企业合理扩大生产规模,希望国家采取措施,如被兼并企业的债务实行挂帐停息等,以支持集团化发展;配合地方扶持重点企业,使我国啤酒企业数量进一步减少。

可以说,以上的大环境为青岛啤酒实施外延式扩张及低成本战略作了一种启发,但这种大环境背景的改变其实并不是什么扶持大企业、大集团的灵丹妙药,而只是一味催化剂。其至关重要的是,他虽然激起了青岛、珠江和燕京啤酒的遐想,但那些作为一方诸侯的雪花、重庆、金星、哈尔滨、东西湖、钱江、蓝带、宣化、圣泉、金龙泉、雪津、豪门、蓝剑、黄河、金士百、宝鸡、趵突泉、民乐等啤酒厂家也各有所思,他们认为你们有政策我就有对策寻找发展自己的路子,何况当时他们都彼此认为相互之间没有太悬殊的差距,都觉得自己不会落后,能够守住自己家门口的市场并脱颖而出。这样,中国啤酒市场的一场跨越式赛跑便开始了。

因此,中国各啤酒厂家便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较量,大厂家依靠品牌加大促销以规模取效益求发展,中小厂家寻求地方保护减免纳税以低价抢市场谋出路。结果导致行业利润极其微薄,市场单瓶啤酒酒水价格卖得不如塑料瓶装纯净水高。

事实是,每个啤酒企业本身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青岛啤酒也不例外。在计划经济时期,青岛啤酒产品就驰名中外,一直是国内高档啤酒市场份额的领先者,产品覆盖全国各地,这种覆盖方式主要是依靠计划经济时期国有性质的商品批发经销单位——糖酒公司来运作,而糖酒公司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是相当于履行产品配送职能,根据国家计划把青岛啤酒源源不断地调往全国各地。然而,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种糖酒公司也只能是一个过渡单位,没有太大的生命力,注定在不久的将来就要解体或民营化。因此,不光是青岛啤酒,包括国内的其他啤酒厂家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以后的啤酒市场只能依靠啤酒厂家自己去开拓。所以当时的燕京、珠江啤酒便已经开始借助自己的优势(在周边啤酒企业中,其生产设备和技术等处于领先地位,从而确保了产品的质量)猛力开发当地啤酒市场,打算并且只能走一条“先做强本地市场再做大外地市场”的路子,同时也主要是由于北京与广东从经济、人口和消费等各方面在全国都处于优势地位,如果各自占有各自当地的市场份额,那效益也是相当可观的,并且对各自品牌向全国传播也是相当有优势的。


而青岛啤酒不但没有这种地理优势的条件,而且尤其是在市场拓展方面更加意识到危机即将来临,正如后来彭作义先生说了一句经典的话:“青岛啤酒是最先进入市场的,但却是最后一个踏进市场经济的”。直面露骨地点出了当时青岛啤酒市场开发能力的薄弱,具体体现在:第一,青岛啤酒已经知道,未来的啤酒市场只能靠厂家自己开拓,而青岛啤酒一直没有自己专门的销售公司,所以其一时很难跟上现实市场变化的步伐,何况拥有一支专业化的啤酒销售队伍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完成的事情。第二,各地糖酒公司的解体或民营化,相对分散或瓦解了青岛啤酒经销网络与销售渠道的力量,给一批新崛起的个体经销商依赖当地的啤酒品牌发挥价格优势从而壮大起来提供了机会,这样势必减缓青岛啤酒成为国内啤酒消费市场主导品牌的步伐。第三,啤酒产品由于属于快速周转的消费食品,因其成本、品质等因素使得该产品被认为有一定的销售半径。然而,青岛啤酒厂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又由于同城还有一家比较大的啤酒厂——崂山啤酒厂,崂山啤酒也拥有青岛地区的主要市场份额,另当时在山东各地市具备十万吨以上啤酒生产能力的厂家有十几个,品牌也是琳琅满目,而且各自有各自的势力范围,从而使山东成为中国啤酒市场的前沿阵地,竞争异常激烈。

所以综观以上因素,结合当时市场实际环境,可以认为在那个时期,青岛啤酒必须正确面对三个问题:

1、 未来中国的高端啤酒市场,面临洋品牌的进攻,其先进的品牌运作与营销手法等,青岛啤酒作为中国国内啤酒业的领先者,将持什么样的战略?是退避三舍、拱手以让,还是迎面抗击?如果是迎面抗击,又拿什么战术来应对?

2、 在完善的营销体系未建立之前,如何在全国范围内稳定并拓宽自己的销售网络与渠道?

3、 面对燕京、珠江等的群雄崛起,如何在中国啤酒业继续保持领先者地位?

可想而知,青岛啤酒在那时必须解决以上三个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注定其往后的战略就不可能象珠江和燕京那样“先做强本地市场再做大外地市场”,她必须得循着一条适合于自己的路子去走。

也许是巧合,1996年6月,曾任青岛第二食品厂厂长及青岛大洋食品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彭作义先生加盟青岛啤酒。

后来人评价彭总对青岛啤酒的贡献相当高,事实确是如此。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其具体运作青岛啤酒关键的内容在哪里?

可以这么说,当时的青岛啤酒决策层清楚地意识到市场发展的严峻性,然而青岛啤酒是青岛市重点国有企业之一,是中国啤酒业关注的焦点,其任何一个动作都会引起业界、全国及国际上的注意。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形容当时的青岛啤酒十分恰当,她就象一个烫手的山芋,谁捧到她,捧好了,谁就将声名远扬;捧不好,谁就将岸然失色,甚至身败名裂。

然而正是彭总的个性与困境中的青岛啤酒吻合的天衣无缝,尽管在外人当时看来彭总的一些思路与做法,仍让人疑虑重重。记得在一次啤酒营销研讨会上,山东大学一位擅长“兵法”营销的博士生导师举了彭总关系营销的一个例子可以体现其个性的魅力,彭总动员放下青岛啤酒只生产高档酒的名牌架子,上马生产宜于百姓消费的大众酒,这一主张让人很吃惊,常人不敢想象,就是让当时的青岛市**等相关部门也为之置疑。为此,彭总感觉压力挺大,并且预感到会“乌纱帽”不保,于是他通过各种渠道在青岛举行召开了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全国啤酒市场营销研讨会,邀请了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啤酒行业及相关部门的老前辈参加,他们一致主张彭总的思路与做法是正确的,才使得彭总躲过一劫。

就是这样的一位彭总,敢作敢为,并且能找到办法去达到目的。因为他放下青岛啤酒只生产高档酒的名牌架子,上马生产宜于百姓消费的大众酒,使得青岛啤酒仅在青岛一地,其市场占有率便一下子从20%飙升到80%。在他任职期间,青岛啤酒又走出山东,面向全国,兼并了总生产规模逾100万吨的20余家啤酒企业,并先后投入4亿元巨资,在全国40多个城市设立了营销公司、分公司和办事处,收回了香港的总经销权,实现了企业对消费者的直接供应。

也许是因为青岛啤酒加盟了这样一位胆识过人并且运筹帷幄的彭总经理,为青岛啤酒外延式扩张低成本战略找到了支点,青岛啤酒注定要在那个年度风生水起。

最后,如果要总结青岛啤酒如何从贵族品牌走向大众品牌演变史的话,不妨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那就是一个特定的品牌(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孕育的名牌)在特殊的时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性时期)由于特定的环境(市场无序竞争)加上一位特别有个性的***(彭总)而成就了青岛啤酒的今天,也许其中的一个因素变了,青岛啤酒也就不是今天的这个结果。


进言青啤品牌整合之路。
自1994年收购扬州啤酒厂以后,青岛啤酒集团9年来共投入资金六七亿先后兼并了西安、平度、鸡西、马鞍山、上海、广东等地的40多家啤酒企业,但这40多家企业却是1/3盈利,1/3持平,1/3亏损。2003年,燕京、青岛、华润三大啤酒集团兼并扩张速度明显放缓,啤酒业的竞争已从资源争夺转入资源整合和品牌竞争的新阶段。

而碰巧,今年又是青啤的百年大庆。百年青啤如欲继续辉煌百年,显然需要一套成熟的品牌战略。


从“品牌渗透”到“品牌整合”
我国啤酒市场的区域性特征明显。当地消费者对本地品牌的习惯性和偏好性消费加上一些非市场的因素迫使三大啤酒集团只能以“品牌渗透”的策略开拓市场:即在当地收购一家企业,注入自己的管理机制、先进技术、产品配方、营销经验后以原品牌继续销售。

通过几年的渗透,三大啤酒集团在市场份额、产量、品牌知名度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旗下也拥有了数十个品牌资源,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和竞争实力都有了明显的飞升。但规模扩张中偏重于当地市场的品牌管理策略对于整体发展和长期发展的制约力也越来越强,关注短期局部的品牌策略和关注长期全局的品牌战略间的矛盾已无法调和——“品牌整合”时不待我。

相对而言,一直没有强势啤酒品牌的华润则一身轻松,把“雪花”作为未来的全国性强势主力品牌来打造。

同样,青啤也适时启动了“品牌瘦身计划”,欲在五年之内将40多个品牌砍至10个以下,把青岛啤酒、汉斯、崂山、山水等中高档品牌打造成一支主力军,最终形成主品牌、副品牌和子品牌形成“金字塔”形的品牌结构,即以青啤和汉斯等外资啤酒品牌构成品牌金字塔的塔尖,青啤和崂山、山水等国内知名品牌筑就中坚力量,而其他大众国产品牌奠定塔基。这样做的考虑是最大可能保持青啤的品牌形象,充分挖掘其他品牌原有定位的价值,并在中高和低档品牌间建立防火墙,提高高端品牌价值的安全度。


从“金字塔”到“有限品牌”
纵观著名国际啤酒制造商,品牌最多不过四、五,甚至是单一品牌,集中资源是品牌价值的快速积累和放大的保证,真正是一拳之力胜于五指。对于品牌数量达40之多的青啤来说,“金字塔品牌战略”不失为品牌整合之道,但也只是权宜之道,是对尴尬现状的妥协。这种所谓“即有重点,又全线出击”的品牌整合其实很容易“没了重点全线溃败”。


我们知道,品牌定位越高端销量越小而品牌投入越高,所以一般厂商高端品牌总是很少,基本上一到两个。而青啤旗下有数个高端品牌,且除青啤外其他高端品牌基本上区域性品牌,市场影响力局限很大。按照“金字塔战略”,这些高端品牌和“青岛啤酒”在同一战略高度,必将极大地分散力量,对于塔尖品牌建设是相当不利的。

另外,“青岛啤酒”品牌从塔尖到塔身,定位模糊且价值下延。这对于长期在国内竖立高档啤酒品牌形象的青啤而言显然不是什么好事,很容易最终造成品牌定位价值不清。而且,这一下沿的趋势还有滑落至塔基之势。在一些市场上,特别是在青啤没有“地产地销”品牌的地区,如北京、湖北等地,青啤低价入市的情况并不少见。如此**限的跨位销售对于品牌价值的损伤不可小视。

而且,随着中国啤酒市场集中度的不断提高,品牌竞争的烈化程度将不断提高。谁的品牌定位清晰,影响力强,谁就将在市场中占据先机。现实的情况是华润、燕京逐渐将品牌投入集中在某个品牌上,青啤的出路必将是以相应的强势品牌与之抗衡,而这一强势品牌自是“青岛啤酒”莫属。当然,青啤的另一选择是将“青岛啤酒”品牌“束之高阁”——严格定位为高档啤酒,然后另取“汉斯”或其他另一品牌作为中低档品牌进行强势推广,攻守自如。

“有限品牌”战略是青啤必由之路,但其他众多品牌的价值就不顾了吗?当然不是。

“有限品牌”战略的要义在于以青啤为主力品牌,占据高端定位,将其他知名度较高的品牌置于中间,普通大众品牌则被做为高端利润保障的防火墙,采取品牌价值收割战略有限投入,以销促长,在当地充分发挥原品牌定位点所在,逐渐回收这些品牌中沉淀的价值,回收来的资金又可投入到青啤品牌的建设中来。经过数年的过渡,一些品牌随着原有品牌价值的回收必将逐渐走向衰亡,企业资源就可以自然而然集中到数个强势品牌上来。


从“有限品牌”到“差异品牌”
“有限品牌”战略的意义在于品牌价值的集中化,即将众多品牌的价值集中到数个上来,形成强势品牌阵线。但品牌价值集中化之后面临的下一个问题就是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单一品牌”是集中化后的集中化,最终把品牌价值合一,但这种方式风险极大。对于数个强势品牌而言即使不做刻意的差异宣传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也必有相当大的不同,要成功将其价值叠加到一个品牌上来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对于啤酒这样的大众消费品市场,“单一品牌”战略使得品牌在功能定位、价值导向甚至侧翼防御上回旋余地太小。即使象可口可乐这样的品牌管理专家,也不得不依靠“雪碧”等多个辅助品牌建立品牌阵线,在口味和形象上和主力“可口可乐”品牌相呼应。

“青岛啤酒”品牌由于近百年延传至今且始终展现精品定位、金牌质量,品牌确实颇具“横向的长久性”和“纵向的深远性”。这一特点也正是“青岛啤酒”的价值所在。所以,相应的品牌价值最大化战略就要围绕这一点来展开。

“差异品牌”战略就是以“青岛啤酒”为核心,将非青啤的数个强势品牌通过功能、体验、价值等特质进行差异化定位,而位居中心的青啤保留在中性位置,求档次而不求差异,着重在品牌影响力上下功夫,塑造全国性领导性品牌。如此形成的青啤品牌阵线将是一个“青岛啤酒”体现核心品牌价值,其他强势品牌满足特性需求的品牌集群,最终实现品牌集群价值的最大化。

也许到这一步青啤才基本上走完了品牌整合之路。

本文由宠物迷 百科常识栏目发布,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青岛啤酒在国际上出名么???